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89篇
教育   5812篇
科学研究   71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78篇
综合类   26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1270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我国学术奖励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新华 《科研管理》2006,27(6):85-91
当今我国学界学术评奖活动中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学术奖励制度存在缺陷。本文对学术奖励制度的概念、主要缺陷及其创新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2.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资金的灰色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筠 《情报科学》2007,25(5):725-727
采用灰色线性规划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购资金进行优化配置。该方法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科发展状况调整采购方案,也可对今后的采购资金分配进行最优化预测。  相似文献   
33.
叶继红 《科学学研究》2006,24(2):178-183
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当今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以苏州大学的问卷调查为例,具体分析了目前高校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高校德育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34.
试论高校学科团队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建森  戈芝卉 《科技通报》2007,23(1):151-154
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入手,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从观念、制度、机制层面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5.
国内图书馆学人学术性博客浅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依托服务器的不同将国内图书馆学人创办的学术性博客划分为通过“博客中国”创办、通过“网络图苑”创办、通过“e线图情”创办、通过“数图之家”创办和通过其他渠道创办等5种类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博客的创建与阅读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6.
There is an increasing rhetoric from politicians for universities to become more involved in policy analysis and policy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we reflect on our experiences of the analysis we conducted into the legislation to introduce biometric identity cards in the United Kingdom. We highlight how our work had direct consequences for the ongoing policy deliberation around this controversial piece of legislation. In particular, we highlight our role in the debate surrounding the government's figures for identity fraud and the concerns about the likely cost of the scheme to the government and taxpayer. We end the article by discussing some of the practical realities of such a foray into real politik.  相似文献   
37.
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春音 《科学学研究》2003,21(4):362-366
首先 ,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是对历史上有关种种神秘创造观念的根本否定 ,这可根源于其实用主义的哲学背景、对实验心理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以及近代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大背景。其次 ,文章对吉尔福特、托兰斯、郎利和琼斯、斯堪克、约翰逊·赖德等人的创造力研究模式进行了述评 ,指出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虽以认知研究为特色 ,但在强调科学性、精确性的同时 ,却陷入以“方法中心”消解“问题中心”的困境 ,呈现出“学术科学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38.
刘暐  赵嵩正  殷茗 《情报科学》2006,24(8):1249-1252
本文提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在介绍了引文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系统的流程与功能进行了设计,并以24部博士学位论文作为数据源介绍了系统的具体应用,该系统对揭示研究生文献需求的规律和特点、提高馆藏文献采编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9.
合作网络中心性指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识别,但识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有待论证。基于此,归纳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胜任特征,并分析合作网络中心性指标测度这些胜任特征的合理性。以14个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为对象,从识准率和识全率两个方面对网络中心性指标识别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0.
Over the centuries, universities have functioned as gatekeepers and treasurers of received knowledge, while concomitantly furthering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Yet, when cultivating research ‘silos’, universities encourage scholars to explore in seeming isolation. Out of such tensions, universities have support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different kinds of, and approaches to, furthering knowledge and creativity. In the past, the humanities had been central to this mission. More recently, however, the efficient and global acceleration of consumer-oriented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eems to form a critical factor upsetting the centrality of the humanities in university cultures. In this context, exploring the academic communities of the late middle ages proves to be a useful exercise. Forged in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ecclesiastical and secular powers, mediaeval universities nonetheless share critical concerns with today’s academic institutions; thus, they too were constrained by the need to attract and exact excellence, to navigate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immediate environs, and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ho could ensure continuity in academic communities, the church, and the imperial courts. In other words, mediaeval universities also experienced polarising tensions that reveal consonances between then and now and that can gloss today’s acceleration driving the consumer model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while also encouraging scholars to form more explicit links to external constitu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